广州三元宫简介

广州三元宫简介 三元宫哪里最负盛名?

三元宫哪里最负盛名?

三元宫哪里最负盛名?

三元宫广州的最负盛名。

广州三元宫是岭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道教宫观,位于越秀山南麓,坐北朝南,占地约5100平方米。三元宫原名越冈院,始建于公元319年,是东晋南海郡太守鲍靓为其女鲍姑在此修道行医而建。后人为纪念鲍姑,在此立像祀奉,称鲍姑祠。

明朝万历年间重修,崇祯年间扩建大殿,改祀三元大帝,改鲍姑祠为配殿,并改名三元宫。宫内供奉“三元大帝”,即尧帝、舜帝、禹帝。设有老君殿、吕祖殿、鲍姑殿、财神殿、观音殿、钟楼、鼓楼、客堂、斋堂、祖堂、钵堂等。

三元宫开发时间?

始建于公元319年

广州三元宫是岭南地区历史最悠久的道教宫观,位于越秀山南麓,坐北朝南,占地约5100平方米。三元宫原名越冈院,是东晋南海郡太守鲍靓为其女鲍姑在此修道行医而建。后人为纪念鲍姑,在此立像祀奉,称鲍姑祠。明朝万历年间重修,崇祯年间扩建大殿,改祀三元大帝,改鲍姑祠为配殿,并改名三元宫。宫内供奉“三元大帝”,即尧帝、舜帝、禹帝。设有老君殿、吕祖殿、鲍姑殿、财神殿、观音殿、钟楼、鼓楼、客堂、斋堂、祖堂、钵堂等。

三元宫开发时间?

三元宫恢复开放时间8:00~17:00。

三元宫坐落于应元路越秀山的南麓,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是广州市现存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道教建筑。三元宫为东晋南海太守鲍靓创建。初名越岗院,明代重修时改名为三元宫。三元,即道家对天宫、地宫、水宫的总称,传能赦罪解厄,带来福寿。

以三元殿(宽20.27米,深16.85米)为中心,坐北朝南;殿前拜廊东西连接钟鼓楼,殿后为老君殿;两侧自南而北,东为旧祖堂、斋堂、客堂、吕祖殿,西有钵堂、鲍姑殿等建筑。

广州市三元宫是岭南现存历史较长、规模较大的道教建筑。据史书记载为东晋时南海太守鲍靓所建,明代万历年间重修时始称三元宫。三元宫坐北朝南,在越秀山南麓,依山而建,渐次升高,现存各殿堂建筑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布局以正对山门的三元殿为中心,殿前拜廊,东西连钟鼓楼。

大殿后为老群殿,大殿两侧自南向北,东侧为客堂、斋堂、旧祖堂、吕祖殿;西侧钵堂、新祖堂、鲍姑殿等建筑。1989年12月广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广州三元宫道教着名宫观。在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山南麓。始建于东晋元帝大兴二年(319),初名越岗院,为南海太守鲍靓之女鲍姑修道行医之所,因地处市北,后人又称“北庙”,明代崇祯十六年(1643)改建后更名三元宫,主祀上、中、下三元大帝;

清代康熙三十九年(1700)时任主持杜阳棣在平南王尚可喜等人的资助下,先后扩建山门灵官殿、三元殿、钟鼓楼、吕祖殿、鲍姑殿、老君殿、玉皇殿、斗姥及道舍等建筑,使三元宫规模宏伟,殿宇巍峨,遂成为岭南着名道教宫观。乾隆、同治、光绪年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修葺。

抗战期间,该宫残遭破坏,后不久又得住持何诚瑞募化重修;“文革”中,此宫再遭破坏,从1982年起广州道教界开始对其进行全面地修复,现有灵官殿、三元大殿、鲍姑殿、吕祖殿、玉皇殿、老君殿及道舍等道教建筑近百间,宫内终年香客游人络绎不绝,四季花草飘香,香火旺胜,既是广州市一大旅游胜地,又是岭南着名的道教官观。现为广州市道教协会所在地。

三元宫的整体布局是:以正对山门的三元殿为中心,坐北朝南;殿前拜廊东西连接钟鼓楼,殿后为老君殿;两侧自南而北,东为旧祖堂、斋堂、客堂、吕祖殿,西有钵堂、新祖堂、鲍姑殿等建筑。各殿堂建筑总面积约2000平方米。三元宫主殿三元殿宽20.27米,深16.85米,建在北面高一级的石台基上,与钟、鼓楼和拜廊连成一片,在广州古建筑中独一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