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井游记作者简介

满井游记作者简介 满井游记写作背景?

满井游记写作背景?

满井游记写作背景?

《满井游记》写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作者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领钦命入京,作顺天教授,国子助教,事务很清闲,便于次年早春二月和几个朋友一起游览了京郊的满井.这是北京东北一口古井,当时泉水喷涌,冬夏不竭.井旁草丰藤青,渠水清流,亭台错落,作者心情愉悦,写下了这篇情意盎然的游记.

《满井游记》的作者是谁?

《满井游记》的作者是袁宏道。该作品选自《袁中郎全集》。

袁宏道(1568一161O),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湖北省公安县)人。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等。满井是明清时代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

初至天目双清庄记?

一连几天的阴雨,让人十分苦闷,到了双清庄的时候,天色微微放晴。双清庄在山脚下,有很多僧人住于此处,僧房很是干净整洁。溪水冲击着石头发出声音,整晚都传到耳边,石篑睡梦之中以为又下雨了,愁闷至极,于是不能安睡。第二天早上,僧人准备了茶饭,来叫石篑起来。石篑叹气道:“下了这么大的雨,怎么回去呀,只有躺在床上神游罢了。”僧人说:“天已经晴了,风和日丽十分美丽,那响声是泉水的声音,不是雨声。”石篑开怀大笑,急忙披了衣服起来,喝了几碗茶,便一起走了。

初至天目双清庄记?

初至天目双清庄记

反衬出双清庄的清幽安静,以至于把溪流声音听成暴雨声;也说明尘世的纠缠让我们的听觉也失去辨别能力。

基本信息

中文名初至天目双清庄记出处满井游记作者袁宏道

作者资料

袁宏道(1568~1610)明代文学家,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荆州公安(今属湖北)人。#34公安派#34主帅,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

袁宏道始终无意于仕途,万历二十年(1592)就中了进士,但他不愿做官,而去访师求学,游历山川。他曾辞去吴县县令,在苏杭一带游玩,写下了很多著名的游记,如《虎丘记》《初至西湖记》等。他生性酷爱自然山水,甚至不惜冒险登临。他曾说“恋躯惜命,何用游山?”“与其死于床,何若死于一片冷石也。”(《开先寺至黄岩寺观瀑记》)在登山临水中,他的思想得到了解放,个性得到了张扬,文学创作的激情也格外高涨。

明神宗万历二十六年(1598),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职的哥哥袁宗道的信,让他进京。他只好收敛起游山玩水的兴致,来到北京,被授予顺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为国子监助教。《满井游记》就写于这一年的春天。

原文

数日阴雨,苦甚,至双清庄,天稍霁。

庄在山脚,诸僧留宿庄中,僧房甚精。溪流激石作声,彻夜到枕上。石篑梦中误以为雨,愁极,遂不能寐。

次早,山僧供茗糜,邀石篑起。石篑叹曰:“暴雨如此,将安归乎?有卧游耳!”僧曰:“天已晴,风日甚美,响者乃溪声,非雨声也。”

石篑大笑,急披衣起,啜茗数碗,即同行。

翻译

一连几天的阴雨,让人甚为苦闷,到了双清庄的时候,天色终于微微放晴。双清庄在山脚下,有很多僧人住于此处,僧房很是干净整洁。山间溪水敲击石头的声音,整晚都在耳边,石篑睡梦之中以为又下雨了,愁闷至极,于是不能安睡。第二天早上,僧人准备了茶饭,来叫石篑起来。石篑叹气道:“下了这么大的雨,怎么回去呀,继续睡觉好了。”僧人说:“天已经晴了,风和日丽,你听到的响声是泉水的声音,不是雨声。”石篑开怀大笑,急忙披了衣服起来,喝了几碗茶,我们便一起走了。

注释

1.天目山:在浙江临安县西北,双清庄亦应在此处。

2.石篑:作者的朋友,陶石篑

3.糜:稀饭

4.精:精洁

5.彻夜:整夜

6.啜:喝

7.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湖广公安人,明代文学家

8.寐:安睡

9.茗:茶

10.诸:众,各

11.苦:苦闷

12.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创作目的

文中山僧“邀石篑起” ,而石篑为什么不愿起来呢?

他以为外面的溪水声是在下雨,所以觉得下雨如此之大无法回去,还不如在这躺着睡觉。

作者极力刻画友人情绪的变化,使文章富有情趣,并且天目山的美在友人的情绪从期望到失望又到兴奋的变化中,已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