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二怪老照片

济南大明湖三怪是什么?

济南大明湖三怪是什么?

第一,蛙不鸣。
第二,蛇无踪。
第三,久雨不涨,久旱不涸。前两项有很多传说,而第三项是因为大明湖有很多出水口,所以下大雨也涨不了。大明湖底部是火成岩,不会渗漏,所以久旱不涸。

二孔桥与三孔桥意义?

这回我们来说说济南府的新三怪之第二怪:三孔桥两个孔。
三孔桥的资格很老,在北坛庄和陈家楼中间的新菜市北边。明末崇祯十三年(1640)刊印的《历城县志》中就有记录,“三空桥,在北坛北,锦缠下流”。后续的乾隆版、民国版历城县志中均有记载。三孔桥为木质平板桥,“桥系三空,架于小河之上”,小河就是今天的生产渠。三(空)孔桥虽不甚大,但过去却是济南府出馆驿街、聚贤街,奔泺口过黄河的必经之路,是北行燕、京、冀的官道。
上世纪50年代尚有三孔木桥一座横在河上。虽早已经失去官道功能,却也为南北行人提供了步履其上的方便。那些年月,不知有多少国棉一厂、二厂、三厂、四厂和毛巾厂的纺织女工翩翩从此桥上过,吸引着成群结队的小伙子们注目观瞧,或携手并肩穿越。
上世纪60年代改为三孔水泥管桥身,比过去木桥加宽了不少,方便了自行车流的涌动。进入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胶济铁路、津浦铁路的陆续改造和复线建设,三孔桥由前期改造的三组水泥圆孔桥身,改造为今天我们看到的两孔过梁水泥钢筋浇注的高架桥。原来的小河也改道鲁能康桥院内,转入地下暗沟流入生产渠。
三孔桥的加高加宽方便了汽车的通行。伴随着社会进步,三孔桥从此变成了两孔桥。但三孔桥悠久的历史名字却保留了下来。有人说三孔桥,指的是三孔桥街北口连接北园路的那架三孔高架桥。这当然是不懂机器乱锆油了。北园路高架桥才建了几年?和老三孔桥根本不是一回事。

济南卧牛山王敕的故事?

王敕(1446~1511),字云芝,一字懋纶,另字嘉谕。山东历城人。明宪宗成化二十年(1484)甲辰科李竁榜进士第三人。
王敕体貌魁梧,丰颐戟髯,生性聪慧,博学多能。然也常因此而自负,不检点自己的言行,常被士林看轻。其为祭酒时,贪放尤著,名声并不好。致仕归家后,杜门不出,只二年而卒。
2相关传说
有关王祭酒的传说很多,有记载说他是“博物君子也”。然其平生多怪,人以为仙。王敕年轻时,即好谈仙论道,对于古代器物,尤有见识,往往目所未涉,一见便能道出其详。说出此物为何年代,产于何地,后经考证没有不对的。
又有记载,说他“少为诸生时,曾读书于卧牛山寺,夜见地有火光,挖开后,见有一石匣,匣里有二册书,读后,便能御风出神,知未来吉凶。”
又有说他曾在大佛山中读书,与僧人登山,僧人先行,到了山脚下时,望见山顶有人。待僧人爬到山顶,才发现竟是王敕。僧人又让沙弥下山取食物,沙弥叩门时忽听里面有读书之声,原来又是王敕在屋内读书。
另有一次,王敕与十余人去砍柴,约定好各行一道,待到天黑之前,十余人归来后,都说见到了王敕。
王敕中进士后,在河南、四川督学。一日见白云一片,命骑马追赶,白云落地化为石,颜色如雪,煮食之,其甘如饴。王敕说:“这是云母。”
一次,王敕在辉县山中行走,忽下轿拜曰“丈乃在此”。令掘地,得奇石,置之百泉书院。又在道路左侧古垣中开视,得紫石砚二枚,各有鸳鸯一只,雌雄相向。他说:“地如竹筛眼,凡有异宝皆可见”。
尹竁公身患重病,王敕前往探视,家人问王敕,尹公的病将如何。王敕说:“公当不死,至某日,有一鹤落庭中,公乃逝耳”。后来果然灵验。
王敕历官国子监祭酒,预知死期。一日,四城门皆见王敕羽衣鹤氅而去,如云水道人。又传说其家乡人在长安赋徭役时,于良乡道中遇见鼓吹者从南方而来,仔细辨认,乃王敕。于是上前问道:“公罢官已久,何以至此”。王敕笑道:“朝廷召我耳,然吾来时有一二语未分付,烦寄于儿,某箧中有书数卷,不可令人见,语儿焚之”。乡人回到家后,一问才知那日正是王敕的死期。
据说王阳明十分信服王敕,尚书张鹤鸣曾为其作传,还为其小像题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