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识别青少年抑郁

怎么看待中学生抑郁的现象?

怎么看待中学生抑郁的现象?

青少年抑郁前段时间,我国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正式出炉,其中就有讲到青少年抑郁这一块,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7.2%,高出2009年0.4个百分点,重度抑郁为7.4%,与2009年保持一致。
调查显示:
1、对抑郁检出率进行人群差异分析,发现青少年群体的抑郁检出率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小学阶段抑郁的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9-3.3%,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3成,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则接近4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
2、对抑郁得分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抑郁的平均水平随年级的升高而增加,小学阶段没有明显的差异,初一和初二显著高于小学阶段,显著低于初三以及高中阶段,高中阶段由高于小学和初中,但三个年级间没有显著差异。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个人认为压力过大以及能力的不足或缺乏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这中间涉及到青少年本身,也涉及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
说到青少年本身的因素,就不得不提大家都很熟悉的一个词-青春期(12-18岁),也就是初、高中的这段日子。进入青春期,也就意味着孩子们迎来了人生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阶段:由青涩走向成熟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里,不仅孩子们自身生理发育(比如说身高、体重、外貌、性别发育)的变化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同时,外界环境的变化(学习环境、生活环境、人际关系)等都是会影响到孩子情绪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适应能力强的孩子(指学习能力、生活自理能力、人际关系应对能力)会很好地渡过这个阶段,而有一部份适应能力不强或者本身就缺乏这些个技能的孩子就会在这个阶段里产生挫败感,从而导致心理上出现各种变化,这个变化可能是迷茫,也可能是恐惧,又或者是自我否定,而心理上的变化又会导致行为的偏差。
这个时候,一部份的父母、老师可能没有意识到孩子身上有压力存在,又或者说是没有意识到孩子在应对这些问题时存在能力不够的状况,而只是主观的、一味地认为他们矫情、骄气或者是不努力,于是进行批评指责,又或者是继续给他们施压,强制要求孩子勇敢面对,孩子在这种双重压力的伤害下,负面的情绪得不到疏解或者说找不到一个出口,就容易产生挫败感,然后自我怀疑,再逐步地丧失自信,最终走向抑郁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