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吊脚楼介绍简短

吊脚楼设计原理?

吊脚楼设计原理?

湘西吊脚楼,属于古代干阑式建筑的范畴。所谓干阑式建筑,即是

吊脚楼的优缺点?

优点 :悬地面既通风干燥,又能防毒蛇、野兽,楼板下还可放杂物。在平地上用木柱撑起分上下两层,节约土地,造价较廉;上层通风、干燥、防潮,是居室;下层是猪牛栏圈或用来堆放杂物
缺点:第一个缺点是完全不隔音 第二个缺点是 不隔味 而且木材不防火,并且成本高,工序复杂。

吊脚楼是哪个民族的建筑?

吊脚楼也叫“吊楼”,为苗族(重庆、贵州等)、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在渝东南及桂北、湘西、鄂西、黔东南地区的吊脚楼特别多。吊脚楼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

吊脚楼是什么古代人民发明的人?

吊脚楼的历史非常悠久,当人类的记忆尚处于模糊不清的原始时代的时候,吊脚楼就作为最古老的民居登上了历史舞台。有巢氏①是华夏民族的远祖,据说古华夏人之所以能够避开风雨和野兽的侵扰,一代一代的繁衍生息至今,是因为有巢氏教会了他的人民建筑房屋。有巢氏的建筑技艺并非千篇一律,而是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进行因地制宜的设计。  吊脚楼就是有巢氏的一大发明,它采自依山傍水的灵气,与周围的大自然浑然一体。吊脚楼最原始的雏形是一种干栏式②民居。早在距今七千年以前,河姆渡③人就能建造干栏式民居。想象中的河姆渡应该是一个水气氤氲的地方,干栏式民居可以帮助河姆渡人抵御潮气和湿热,智慧的先民总是自然地理环境的逼迫下找到与之相适应的生存方式。  从地理位置上看,河姆渡的遗址在浙江,很可能是古越人繁衍生息的地方。古越人是有巢氏的后裔,创造了辉煌的文明,但后因战乱或是瘟疫,一部分古越人不得不选择离开,顺着大江一直向中游、上游迁徙。有一支来到了嘉陵江流域,慢慢演变成巴人的先祖。重庆石柱一代的土家人源于巴人。古越人的到来使重庆的历史又揭开了精彩的一页,巴人于公元前475年建都重庆,那时候重庆叫江洲,《华阳国志?巴志》记载:“郡治江州,地势刚险,重屋累居。”这种“重屋累居”的建筑就是吊脚楼的原始形态,是古越人送给重庆的一份厚礼。吊脚楼落户三巴④之地后才真正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归宿。从吊脚楼落户江洲算起,至今虽少说也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初的时候,吊脚楼是巴人后裔——土家族人的专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演变,吊脚楼不再为土家族所专有,其他民族如苗、瑶、侗、布依等族也住进了吊脚楼。其中的缘由很简单,追求舒适的生活是每一个民族的权利,吊脚楼非常适合当地的地理条件,能够使当地的少数民族舒服、舒适以及舒心的生活,吊脚楼的推广和普及也就理所当然。  如今,吊脚楼最集中的地方就是被称为“大武陵文化沉积带”的大湘西一带,地理范围大致包括湖南的湘西自治州和怀化,湖北的鄂西自治州,贵州的铜仁和黔东南自治州以及重庆东部的几个少数民族自治县。这些地方自古以来就是土家族、苗族等族的繁衍生息之地。  置身大湘西,仿佛来到了武陵源,陶渊明笔下的“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神秘国度呈现眼前,令人遐想无限。吊脚楼是这里最平常也最亮丽的景色,山水相依,竹林清啸,让人浮想联翩,好似置身世外,从来没有这样心旷神怡。  这种历史悠久,使人飘然世外的吊脚楼究竟是怎样一副模样呢?让我们慢慢揭开它的神奇面纱。过程虽显老套,但细节依然动人。  吊脚楼最大的讲究就是依山傍水,青山赋予它厚重的内涵,绿水赋予它清秀的灵气,没山没水不成吊脚楼。大湘西的苗、土家等族大多数居住在山区,背倚青山重重翠,怀抱绿水段段幽,少则十户多则上千户,结成寨子,家家户户都住在小巧精致的吊脚楼里。吊脚楼作为一种干栏式建筑,建于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建造时,顺坡面开挖成两级台阶式屋基,上层立较矮的柱子,下层立较高的柱子。这样房子建成后,就可使前半间的楼板与后半间的地面呈同一水平。而自上而下直接立在下层屋基处的柱子,则构成托举支撑前半间房屋的吊脚柱,“吊脚楼”即因此而得名。  吊脚楼一般三层,下层多为畜养牲口、家禽和堆放柴草、农具的地方。二层为全家饮食起居的主要场所,外设走廊,中间安有凉台状的长长的曲栏座椅。三层可作卧室,亦可存放杂物。  吊脚楼的材料以杉木为主。按传统的标准,一栋三层三开间的吊脚楼,需用24根柱子,四五十根枕木,39根檩子,28根大小枋,135根椽子,600块枋子和600块木板,以及1万5千块瓦片即可建成。但令人称奇的是,偌大一座楼房,除固定椽子用少许铁钉外,其它部位全部用卯榫构筑而成,反映了建筑师的高超技艺。旁注:  ①有巢氏:有巢氏,又称“大巢氏”。相传,远古时代他发明了巢居,教民构木为巢,以防野兽侵袭。《太平御览》卷七八引《项峻始学篇》云:“上古穴处,有圣人教之巢居,号大巢氏。”  ②干栏式:一种建筑方式。干栏式住房以竹术为材料,木材作房架,竹子作檩、掾、楼面、墙、梯、栏等,各部件的连接用榫卯和竹蔑绑扎,为单幢建筑,,房顶用草排或挂瓦。  ③河姆渡:为举世闻名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余姚市罗江乡河姆渡村东北,面积约4万平方米,距今约6000—7000年。出土文物内容非常丰富,有人工栽培水稻的大量遗物,带榫卵的木构建筑构件,以及数以千计的陶器、骨器,上刻有比较精细的装饰花纹。  ④三巴:《华阳国志》载,东汉末益州牧刘璋改永宁为巴郡,以固陵为巴东,徒庞义为巴西太守,是为三巴。按刘璋永宁郡,今为巴县以东至忠县地;固陵郡,今为云阳奉节等县地;巴西郡,今为阆中县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