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阜宁历史

江苏阜宁历史 阜宁为什么叫阜宁?

阜宁为什么叫阜宁?

阜宁为什么叫阜宁?

县治阜城镇古名黄浦,隋以前为射阳湖入海口,宋嘉定年间于射阳河轭湾处建真武庙,得名庙湾,明初时产盐称庙湾盐场。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为防倭患,垒土筑城,称庙湾镇,立县后称阜宁城,民国时称城厢镇,民主建政后称阜城镇。古阜宁境域,数度“陵谷互易,沧桑改观。”大海夺田时,“怒潮啸涌,百里为墟”,陆地遂成浅水湾。海潮东退,水湾又成陆地。

阜宁为什么叫阜宁?

阜宁古时为近海之滨。元明时,庙湾(今阜城镇)为入海口,水势深广,航运畅通。之后,海滩日涨,海岸逐渐东移,到清朝初年淤积成大片大片陆地。阜宁境内,明朝分属山阳、盐城二县,清朝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将二县暨盐场和海滩升涨之地设县,以其驻海边土埠,乃名埠宁县。1911年改名阜宁县,皆因阜宁长年战乱,百姓祈求安宁之意!

现今之阜宁,环境优美逢盛世,安居乐业人长寿,正合阜宁之名。

庙湾的来历?

在江苏,有一条射阳河,古名潮河,是由射阳湖湖水冲蚀而成的天然河道,河也由此得名。射阳河源于射阳湖荡,全长198公里,流域面积4036平方公里。

弯曲系数大是射阳河的一大特征。射阳河流经阜宁县城阜城镇时,因河水自西南环曲流至河岸码头,水流旋转而南回绕向东北流下,作一大折弯入海,宋代在射阳河北岸兴建真武庙,故名“庙湾”。

在今天的江苏地图上,阜宁是苏北的腹地县份,但古阜宁却是海岸线所经之地。临海的地理条件为这个地区发展盐业提供了条件。宋代嘉定年间盐城境内有7个盐场,其中就有庙湾盐场,于是也就有了庙湾场的名称,庙湾场由此成为阜宁县的前身。

阜宁历史悠久,但到清雍正九年(1731年)才设县。千百年来,阜宁先民披荆斩棘,煮海制盐,在黄淮水患、海啸卤潮、蝗旱兵灾的重重打击下生生不息,生产发展。

史载阜宁有“阜明水秀、乡坊稠密,土地肥饶,民灶辐辏,是淮东之藩屏、江淮之乐土”之说法。“江淮乐地”自此得名。

阜宁县向为淮左诗礼之乡,崇文重教,人文荟萃,上世纪四十年代为著名抗日民主根据地,这里曾汇集着一批知名文化人,陈毅在此倡导建立“文化村”,并成立湖海文艺社。

建国前后,从阜宁走出周克玉、顾骧、戴文葆、卞毓芳、梅汝恺、夏振亚等一批在海内外富有影响的阜宁籍学者、作家和艺术家。

阜宁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共中央华中局、新四局军部移驻阜宁,刘少奇、陈毅、黄克诚、张爱萍、洪学智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先后数年在阜宁领导华中和苏北的抗日斗争,时有“北有延安,南有盐阜”之说,盐阜是盐城和阜宁地区的统称。

阜宁县地处水网地区,地势平坦,河渠纵横、湖荡众多。射阳河、通榆河、苏北灌溉总渠、淮河入海水道等40多条大小河流纵贯阜宁沃野,金沙湖、马家荡等10多个大小湖荡镶嵌在阜宁境内。水清岸绿、碧波长流,春赏蛙声鹭影,夏看荷海苇涛。

阜宁大糕已有400多年历史,糕片白如雪,薄如纸,甜如蜜,柔如云,上口香甜、滋润。清乾隆年间,乾隆南巡江南,住宿淮安府,阜宁县令以糕点进贡皇帝,乾隆吃后,赞不绝口,赐名“玉带糕”。

益林酱油在国内享有很高的声誉。还有阜宁马家荡地区盛产的大青蟹,蟹体肥大,肉质细嫩,口味鲜美,素以青壳白肚、黄毛金勾,又有“黄毛金勾蟹”的雅号,而驰名中外,蜚声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