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随平野尽展现了什么景象

山随平野尽展现了什么景象 渡荆门送别主要描绘了哪些意象?

渡荆门送别主要描绘了哪些意象?

渡荆门送别主要描绘了哪些意象?

船穿行壮丽雄伟的三峡之后,来到湖北荆门山,荆门山与长江之北的虎牙山两两相对,形成一道门,自荆门以下,长江便流入了平原地区。李白站在船头,仰望着群山万壑绚烂景色,满眼的风光充溢着他激动的胸怀。两岸的山渐渐地低矮下去,当船行出荆门后,他的视野变得开阔起来,天与地连成了一片,浩浩荡荡的江水变得平缓起来……在月夜,李白望着平静的江水,望着天上的圆月,他诗情万丈,回到船舱中,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交代了自己的行程和目的地,从荆门外遥远的故乡,乘着船儿来,要到美丽的楚国追寻他的梦想。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用信手拈来的句子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壮阔的山水画卷。黛色的青山,渐渐地躺下了,躺在了一望无际的平旷的原野的怀抱里,消失得无影无踪。奔腾的江水啊,渐渐放缓了他的脚步,不再喘息,不再跳跃,只是无声地向东流淌、流淌。长江像一条纯白的练带,镶嵌在绿色的原野中,望不到它的边际,天苍苍,野茫茫……   我们仿佛看到一个意气风发的李白,在眺望远方。   夜幕降临了,将船泊在岸边。皓月升起,月拥江心,好似从青天之上飞下了一面巨大的明镜,在江面上闪耀着光芒,天上人间,盈盈相连。江面上雾气升腾,云雾变换,忽而凝结成海市蜃楼,那里有美丽的灯光,那里有一起吟诗的友人,那里有贤名的君臣……诗人“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的宏大愿望,早已经穿越了明月江水,穿越了迷茫的雾气,他似乎看到了一片光明的仕途。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照应开头,回到现实。面朝西方,掬起一泼江水,可爱的故乡水啊,就让它洗去脸上的征尘吧,就让它托起我的船儿,不远万里,把我送到梦想的地方。   李白乘船远去了。我们还在品味他豪迈的诗篇:诗歌描绘了荆门江山如画的壮美景象,用他的意气风发、乐观豪迈的情怀,醉倒了多少我们这样的后来人。

三峡描写山的原句体现什么美?

楚辞中的这一浪漫主义传统后来被李白继承发扬,在三峡,他也曾激发出无穷无尽的想象,色彩流溢轻舟已过的文辞华章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山水清音、怡情畅性的和谐之美:群山葱茏,江水澄澈,清歌佳句自然也油然而生。在三峡一带居住的巴人,很早就流行一种歌谣,后来被白居易发展为“竹枝词”,成为一种固定的文体:“瞿塘峡口水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明朗自然,平淡悠远,为后来的许多诗人所继承。

高峡急水,奔腾直下宏大劲健之美,气势磅礴“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这是李白出蜀时在宜昌所作,气象雄奇驰骋,回肠荡气。唐人多好游历,他们自四面八方而来,但每到三峡,乍见此雄伟景象,往往惊心动魄,不惜花费笔墨渲染,慷慨之气,跃然纸上。

萧萧落木、滚滚长江烘托的悲壮之美:“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这句杜诗充满低徊盘桓、雄浑苍凉。据说三峡一带的少数民族(古代僚人)便要击鼓鸣号,想必号声曾一夜夜深入杜甫的梦境,令他梦魂皆惊,辗转反侧。而在杜甫的三峡诗中,有许多首皆表达出感慨身世、壮志未酬的悲壮,这也是三峡涛声的回响吧!